事件观
愿那天的风,吹在你往后的生命中-凯时尊龙官网
跑得快是强,还惦记着跑不快的,就是强大了。
在四川雅安,一群半大的孩子九年级毕业,拍完照,有人提出,推着班里那个坐轮椅的哥们儿跑1000米吧。
十四五岁的血多热呀,说跑就跑。有人“领航”,有人“护航”,助推的位置,轮流上。
跑一段,就有人加进来,最后,包括那个原本无法奔跑的孩子,十几个男孩跑成了一团,经过一样滚烫的夏日,感受一样迅捷的风。女生们围起来,加油欢呼。
这就是孩子,扎堆儿、冲动,又赤诚、率真。后来有个男生回忆说,看同学上不了体育课,早就想带他跑。但平时学习紧,顾不上。
成年人看见这场奔跑,又是赞美友情,又是颁发奖金。我想理解得直接一点,它和棒冰掰你一半,雨伞一起打着,本质上没区别,是特别小的事,但的确特别珍贵。
同理心是人类灵魂的一把土,专门填补世间的凹凸。义气、慈善、公平和利他主义,都是这土里长出来的乔木。
上周末,“父亲节”,北京永定河畔,5个孩子戏水被冲走,一个30岁出头的男人跳河救人,最终脱力溺亡。他也有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月初,上海新冠肺炎疫情焦灼,不少老人急需就医、用药。有大学生组织起来,在互联网上收集求助信息,寻找解决途径,也有志愿者义务跑腿送药。北京某街道,工作人员帮老年人打印出健康宝绿码和核酸阴性证明,出门一样好使。这群年轻人也有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些年在媒体工作,我看到过无数个同理心的样本。有对苦难的同情,有对罪恶的愤怒,有对缺憾的包容。有常年致力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也有偶遇他人涉险、立即伸出援手的。有个体,有群体,有人的奋力,也有系统的努力。我们写过湖北的一个小伙子,“捡”到一名流浪汉,不忍心不管,带回家一起生活20多年。
我记得上学那会儿,中考动员,老师说,一分能落下一操场的人;高考动员,老师又说,千军万马,只有一小撮能过这条独木桥。保研,gpa小数点后能拉出5个档次;求职,100双耳朵等一个岗位的回音;上班,kpi像办公室里看不见的金线,指引“晋升”“高薪”的方向。
我承认,争强好胜是人类的天性,竞争机制能把人的能力拧出水,但我也相信,在竞争过于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的跑道上拼命,会消磨人的同理心,会让考场再无朋友,职场皆是对手,会让我们在别人疼时,什么也感觉不到。
查过教育部门的公告,我得知那群推着同学跑圈儿的孩子已结束中考。在人生道路上,他们越来越接近我们,这让我感到忐忑。和所有那些不知教子女仁爱还是勇猛、忍让还是还击的父母一样,我徘徊在自己认知和品格的缺口里,也徘徊在“大人”不完美的世界里。
这个世界,依然有女性在公共场合被男性群殴施暴,有人偷卖别人家的孩子;依然有人无处诉苦,也有战争;依然有人受盘剥,有人当“卷王”……但这个世界,也有心梗时踩住刹车的大巴司机,有用一辈子送孩子走出大山的校长,有在无边沉默中勇敢说出真话的医生。
还有那群推着同学奔跑的少年。
不久前,b站办了场毕业音乐会,让罗翔开场致辞。罗老师说,“真正的勇敢,其实是对良善的坚持”“让我们……在点滴的小事上追求良善”。
我非常认同,但我更觉得,比起教人向善,我们更应该致力于营造一个同理心不至消磨殆尽的环境。比起要求孩子们“保持那份天性之善”,我们更应该为他们守好前路,填好凹凸,尽最大的力量去看见不平,守护公平。
很多年以前,我采访过一名小学生,她每天把身患肌无力的好友背上教学楼,一背数年。原是好朋友,背得动就背了,简单得像借给她一块橡皮。等表扬来了,媒体来了,赞美堆成了山,孩子被推上山,下不来了,她不敢请假,不敢吵架,她不再因为这件事而感到快乐。
我始终记得那个午后,她面对我的问题,意兴阑珊地望着远处,“真没什么可说的”。
孩子们的“善举”,没什么沉重黏稠的意味,它全部的价值就在于它诞生的那一瞬间,闪着人类同理心的光。只愿那一天的操场,吹在每一个少年脸上的风,也吹在他们往后的生命中,推动者感受到快乐,被推动者感受到平等。
直到发稿前,我忽然看到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细节,它来自班级老师的回忆,震撼了我的心。
老师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奔跑之前,那个坐轮椅的孩子,本不用参加中考体测,但他还是去了考场,给他跑1000米的伙伴加油。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