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京举行-凯时尊龙官网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2022年02月25日

2月23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学术沙龙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主持,全国政协委员、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张小影作发言,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协会副会长夏吉宣、董关鹏出席。来自北京冬奥组委、国务院参事室等部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蓝色光标、迪思传媒、华扬联众等公关公司,以及科大讯飞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沙龙。

本次沙龙以“2022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经验与启示”为主题,围绕冬奥会国际传播的理念、成效与经验等问题展开交流。郭卫民在致词中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北京冬奥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是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不仅兑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带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同时,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广泛弘扬,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认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最佳案例。认真研究和梳理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的做法、理念、成效与经验,对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要借鉴冬奥会宝贵经验,继续为世界各国搭建对话、交流的桥梁,更好地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赵卫东作线上发言,他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开展中国国际形象传播的一次难得机遇,也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大课题。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整合了冬奥外宣资源,抓住筹备工作的关键节点,加强议题设置和策划,打造外宣精品,舆论引导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国际传播重点围绕四个关键词,一是真诚,以真诚的态度获得媒体的理解和信任。二是共识,聚焦奥林匹克价值观形成中外统一共识。三是创新,发言人的设置、发布会的组织、采访活动安排等都体现创新。四是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关于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经验,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介绍说:一是赛前传播要抓大放小,须结合传播周期选取恰当的内容;二是赛时传播是重中之重,要借助权威平台放大权威声音;三是冬奥ip是国际传播的利器,要精心策划提前做好议题设置。

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认为,寻找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共融之处,是做好国际传播的重点。开幕式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开场大戏”,既讲好了中国故事又讲好了世界故事,既弘扬了中国文化又唤起了国际共鸣,既展示了实力又“放下了身段”,呈现出既质朴真实又完整全面的中国,为营造北京冬奥会的良好舆论环境打下了基础,也为今后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就做好“后冬奥”的国际传播工作建议:一是要坚持真实和真诚的态度,进一步展现自信、从容、平和的大国形象;二是要充分借鉴北京冬奥会在国际传播中与国际奥委会、参赛运动员密切互动的经验,重视与关键利益攸关方的良好合作;三是对冬奥会国际传播进行总结,推动案例进课堂,让更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从中受益。

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从成果显著、提前策划、精准实施、长期主义四个维度总结对北京冬奥会新闻发布的感受与思考。他认为,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顾大局、讲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新闻发言的亲和力,国际舆论的引导力和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传播案例作为本届冬奥会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

国务院参事室国际交流合作司司长孙维佳认为,北京冬奥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突出彰显了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二是完美践行和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三是凸显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希望”的愿景;四是开启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全新时代;五是出色践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更团结”的格言和价值理念;六是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完美实践。

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认为,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工作,构建了更加精准的传播话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回应了当前世界关注的绿色低碳等主题,也展现了当前全球发展急需的“拼搏、合作、互相鼓励”的正能量;既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思考和贡献,也展现了能被普遍接受和喜爱的中国形象。对于国际传播工作,周庆安建议,一是将冬奥会形成的国际传播的短期符号转变为长期符号;二是将重点展现体育成绩转变为展现运动员努力拼搏的过程;三是不仅传播中国举办冬奥会的成功,同时也传播全球合作共同弘扬奥运精神的成功。

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用“新北京、新奥运、新传播、新效果”总结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工作。夏吉宣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境外社交平台传播力度,特别是充分开发社交平台互动传播的潜能。二要进一步加强多语种传播,通过使用采访对象的母语,获取最精彩、最生动、最感人的新闻素材。三是进一步挖掘报道深度,增进世界对“双奥之城”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的理解和认识。

协会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认为,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中国文化符号”完美呈现。北京冬奥会在2008年奥运会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的突破,同时又突破了美西方国家设置的舆论屏障,把中国声音有效传播出去。对于如何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地融入和体现冬奥理念,程曼丽建议,要着重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视觉符号作为话语建构的重要载体,努力进行符号系统的拓展与更新,全面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协会新技术委员会执行主任、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分享了科技参与冬奥传播的经验与启示。她认为,中国科技在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赛事三个方面,助力打造了一个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杜兰表示,讯飞在传播中结合了关键事件和ip,运用不依赖语言传播的艺术形式,以多层次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来讲好冬奥科技故事。“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科技力量不仅能帮助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也能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建立共识,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迪思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沈健认为,北京冬奥会的正面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在舆论风险管理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对一线人员舆情风险意识的培训,更好应对各种“碰瓷”事件;二是把握好新闻报道与保护个人隐私的关系,了解把握好国外的理念做法;三是加强对国内突发事件的处置,避免一些舆论风波干扰。

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关事业总经理宫琼认为,冬奥盛事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举办的,展示了一个亲和、自信、善意、朝气蓬勃和井然有序的中国形象。北京冬奥传播的突出特点是系统化、专业性和精细化,下一步要做好总结和案例分享,这对于延续冬奥经验至关重要。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孔晶就加强北京冬奥会传播与报道效果提出建议,一是应利用北京冬奥会影响力,扩大传播的广度、深度;二是应加强冬奥会对于张家口市的发展宣传;三是应更加及时、有效引导因比赛争端引发的民间文化冲突,避免出现对立。

协会副秘书长、媒商智库负责人李颖表示,北京冬奥会在举办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展现中国在体育竞赛和赛事服务方面的努力和诚意。奥运吉祥物冰墩墩,以零重力运动员床为代表的日常服务信息以及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志愿者之间的真挚情感等细微的、活泼的、中立的“微叙事”意外出圈,成为最有效的传播内容,在国际舆论场引发热烈的关注与肯定。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大平以“北京,世界首座‘双奥’之城——新时代中国公共关系的成功实践”为题,从体育公共关系、科技人文相融、文明交流互鉴、全业态联动的角度,分享对于北京冬奥会的公共关系实践的思考与启发。他认为,体育公共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手段。北京冬奥会是“体育先行,公关先导”的成功实践,展现“更快、更高、更强”的风采,汇聚“更团结”的伟力。通过全业态联动,不但增进了科技人文相融、文明交流互鉴,更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提供了强大支撑。

协会副会长张小影在讲话中提到,北京冬奥会的国际传播,体现了体育和传播两种力量的相互叠加和完美配合,体现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冬奥会理念传播的成功尝试,塑造了世界对于中国的充分认同。张小影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如何跨越不同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差异,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二是如何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让世界更好地看到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如何用国际社会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成就、制度和担当。张小影表示,面对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贫困与发展、和平与战争、文明互鉴和生态环保问题,我们应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运用冬奥的特殊视角、特殊事件、特殊实践,阐释上述问题,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

【责任编辑:何欣】

超燃!中国科学家的赤子深情!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2022-02-24 21:40:00

mv《心月明》上线,盼平安喜乐,愿美满团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4 21:30:00

【青年范儿·文化咖】演员白客:对生活保持新鲜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3 13:00:00

直播卖书、图书盲盒,读者与书该如何相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21 16:46:18

郭相颖:守了大足石刻50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15 10:05:57

【青年范儿·心理课】拖拉一点也无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14 16:45:29

元宵节是如何成为“中国式狂欢节”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2-15 10:05:5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