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院士:未来航天需要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凯时尊龙官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在线记者曾宪旭 贺瑶)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闭幕式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讲解了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扮演的重要角色。他指出,未来航天工程的发展需要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
叶培建在讲话中介绍说,在航天工程中,人工智能的运用早已有之,但只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部分,随着我们国家越飞越远,有几个层次的人工智能问题必须提出来的。“比方说我们现在火星探测,在围绕太阳公转的时候,会出现无法通讯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要自主。即便是在通讯正常的状态下,由于距离很远,延时很长,天问一号绕着火星转,它的轨道5万多公里,加上到地球的距离延时17分钟多,这么长时间的延时发现任何问题想抢救也需要自主。”
叶培建指出,将来随着建月球科考站的建设,人还要上去,毕竟是以人为主、机器为辅助,还要有各种网络通讯等,那么多的东西如何执行任务,如何调度,就需要有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
展望人工智能在航天事业中的未来发展,叶培建表示,我们将来的深空探测大概分三条路线走,一个是无人探月。现在已经有了嫦娥五号取样返回,将来也会有嫦娥七号、嫦娥六号、嫦娥八号都在计划之中,要做那么多事情必须跟人工智能打交道。
“比方说一个科考站有着陆器、巡视器还有机器人,为了加强通讯要求轨道上要有通信卫星,而且我们将来的嫦娥七号,不但是固定在那个地方,还有飞跃器,这个飞跃器可以飞到月球的坑里去,这需要很聪明的机器人。”
叶培建说,再长远还有小行星探测。小行星的探测非常复杂,所以先要有一大套自己能够思考和决策的程序走完以后,才能决定如何靠近着陆。
“第三个方案更有趣了,我是主张中国人一定要上月球,好在国家已经支持我们开展了载人登月的各种关键技术的研究。”叶培建指出,人是很聪明的,但是人只需要做人要做的事情,将手工操作能够变成语音操作,把宇航员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宇航员和机器人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各种交互、交流、配合。所以无论从飞行器本身还是统一的指挥、人机结合,人工智能在将来的无人探月、有人探月、深空探测中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