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各级团组织深化推进“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凯时尊龙官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吴义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希望种地、创业都能越来越得心应手,让乡亲们的日子好起来!”这是六安市青年科技特派员薛业静一直以来的心愿。
出生于六安市霍邱县农村家庭的薛业静一直想破解家乡传统农业模式单一、效益低的痛点。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薛业静回乡创业,先后成立枫浩水产养殖合作社和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出科学化的稻虾种养殖体系,带动当地200余户群众实现就业及产业增收。
薛业静是六安共青团“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六安共青团以深化“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为统揽,创新实施青创产业、青育人才、青领文化、青护生态和青固组织等五大行动,探索党政满意、乡村所需、青年能为的乡村振兴工作路径。
打造青创品牌助力产业振兴
得益于六安各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以及各项政策叠加的扶持,85后创业青年李先辉打造的“先徽”牌手工挂面已经成为金寨县的长寿品牌产品。公司年产值已近1亿元,带动贫困人口累计收入300余万元。2021年,李先辉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六安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皖西大白鹅等都是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如何将品牌资源“引流”到乡村振兴发展热潮中去?
团六安市委副书记杜明星说,六安市共青团走出独特的路子——打造青创公共平台“陆晓青”品牌。再由专业团队不断优化品牌管理与运营,集聚起产业品牌效应,深度挖掘乡村振兴中青年在技术、产业等方面需求,变个别联系、单打独斗为高效对接、协同作战。团市委还组织各县区围绕“一村一品”建设一批“陆晓青”品牌村。
同时,六安共青团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汇聚一批优质的青创农业产业项目。先后孵化10余个集乡村休闲文旅、科技农业、电商物联等一体的“青创农场”,选树和培育了40多个具有产业示范引领的乡村青年创业项目,并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为这些乡村产业中的“种子选手”牵线对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
助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据上海社科院“长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六安人口净流出比值约为25%,流出最多的便是青年人。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团六安市委青年发展部部长张照泉介绍,为破解老区乡村振兴人才难题,团六安市委探索实施青育人才行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六安团组织完善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机制,开展在外青年企业家参与返乡周、暑期实践等活动。”张照泉说,团组织深入挖掘乡村人才,让青年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截至2021年底,六安全市青年领军人才库入库50余人。
同时,六安各级团组织摸排有现场教学条件的实践基地、文化场馆、爱国教育基地等,在全市打造19个六安青年学院乡村教学基地。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围绕党政政策、青年创业、青年健康等乡村青年所需所盼的知识开展专题培训活动。
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随着一批批新青年的“回归”,团六安市委也不断以深化基层团组织改革为突破口,加强乡镇、村团组织建设,打通团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注重发挥基层团组织优势,积极选树和培养村后备干部,将村后备干部纳入村级团组织领导班子,选树优秀的村后备干部到乡镇、县以及市级团的机关挂(兼)职培养锻炼;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向基层团组织薄弱村、重点村选派第一团支部书记制度,针对乡村青年开展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向社区(村)报到等活动,实现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力和农村团员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双提升”。
近年来,六安共青团还赋予希望工程新内涵,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青少年等重点群体,以“青年之家”建设为抓手,配置工作力量,打造乡村青少年课余活动阵地。“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加强乡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建设,开展政策宣讲、文明乡风、道德引领、文艺文化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乡村文明。”团六安市委书记张柱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以深化“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为统揽,不断探索老区新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