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大字牵动国运-凯时尊龙官网
120年前,清朝最后一次改革的领袖人物梁启超发表了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这位非凡的中国士大夫,品尝了“戊戌变法”的失败,痛心中国沉疴难起,已被打入“十八层阿鼻地狱”。在帝国的黄昏,他躲入小说里幻想:60年后,中国成了世界强国,甚至,上海举办了“大博览会”。
“你看现在的强国,哪一个不是靠着民族自立的精神,才能够建设起来?”他借助虚构的人物真实发问。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给出了一个更新、更完备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
10月16日,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大会报告的习近平,宣告了全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位党代表对此的感受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得走自己的路”。
“坚持独立自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回顾百年历史,得到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场外,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感慨:“全面现代化的中国时间开始了。”
按照最新的“两步走”路线图,中国计划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现代化强国。
几代国人都对“两步走”并不陌生。在不同的年月,中国共产党朝着强国富民的方向,提出过不同的“两步走”或者“三步走”目标。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不多见的对未来制定长期规划的国家。”
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开始,“基本实现现代化”,设定的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十九大将时间提前到了2035年。
对二十大的绝大多数党代表来说,“四个现代化”是一种集体记忆。但“现代化”这个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要早得多。
“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出自孙中山之手。《建国方略》描绘过他的理想:修五大铁路,建三峡大坝……
在1933年,一份杂志出版了一期“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特刊,刊登了20多篇文章,知识分子们激烈地辩论着中国现代化应当采取什么方式。一个共识是,“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
“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说。
很少有人像二十大代表王振强那样,日常与“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为伴。这位36岁的火车司机,日常工作是驾驶着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毛泽东号”机车,沿着孙中山设想过的庞大铁路网,穿过国家的腹地。
“毛泽东号”机车得名已有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还没成立。它最早是报废的火车头,被工人们“死车复活”。
这个“火车头中的火车头”,在76年里,动力从燃煤到燃油,再到电力,见证了一个农业国成为工业国的努力。
在二十大代表、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眼中,现代化的另一个标志是“全民通电”。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全民用上电的国家,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12年,全国有273万人没有用上电。2015年,最后的两个村庄通了电。
毛泽东本人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感慨,新生的国家,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当时对现代化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1954年,毛泽东说,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记得,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到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第二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蓝图。
后来的很长时间,这份蓝图都搁置了。
来自内蒙古的二十大代表廷·巴特尔,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他在1974年来到一个牧区,决定留在那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通信。现在很多牧民用无人机放牧,他当时出差带回一台收音机,所有的牧民空闲时都去听。
中国在1977年找回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一大报告里,“现代化”出现了8次。
当时很乐观,“在二十世纪最后四分之一时间内”就要建成现代化强国。
倡导“实事求是”的邓小平调低了预期。1979年3月21日,他对外国客人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这年年底,他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小康”,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党的十二大上,“现代化”第一次进入党代会报告的主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在简短的开幕词里,邓小平强调。
来自中央党校的二十大代表谢春涛说,这些党代会及其决策、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稳定、快速”地推进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三大报告共有45处提到“现代化”,十四大报告则从标题开始,59处出现了“现代化”。报告说,“我国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
十四大确定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整个国家开始起飞。1978年到2020年,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2%。
很多二十大代表都能随口背出这样的数字: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代表说。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目前是78.2岁,十九大时,这个数字是76.3岁,5年内增加了近两岁。1949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今天,中国的人口预期受教育年限是14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年。
这是一个曾经有80%的国民是文盲的国家。2009年,教育部才关掉了“扫盲处”。
二十大报告里说,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二十大开幕当天,航天员王亚平想起,一年前的同一天,她正在太空,准备开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大门。她在2013年首次“飞天”,今年,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计划年内建成。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里,科学技术历来处于非常特殊的位置。
十二大报告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二十大报告则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列一章,进行阐述。习近平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过去10年,习近平的很多论述,都讲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范畴,比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他曾说过。
二十大上,代表们听到习近平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让代表们感受很深。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保献代表非常自豪的是,二十大开幕当天,“北京市的pm2.5浓度低到1微克/立方米,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他参与了北京过去十年艰难而有成效的雾霾治理。
据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代表介绍,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过去考虑的是两个城相向发展,连在一块;新发展理念下,把中间大面积的一块留白、留绿,“为子孙后代保留这么一片生态绿色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代表说,因为资源丰富,过去提到内蒙古就说扬“煤”吐“气”,现在内蒙古利用头顶“风光”发展新能源,正在“追风逐热”。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代表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主动要做”。中国煤炭消费的比重近10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6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代表,通常称自己是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的驻村“科技特派员”。
他在蒿枝坝村住了7年,见证了村里的70多户拉祜族人家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过上小康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让朱有勇感触颇深。他在国外深造过,一度羡慕西方的农业现代化,地广人稀、机械化收种。但在蒿枝坝村的这些年,他想得更清楚,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要通过共同富裕的路子,让像蒿枝坝村拉祜人家这样曾经“刀耕火种”的居民,也迈入现代化。
关注二十大的南开大学意大利籍副教授罗科·拉科尔特说,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在仔细观察中国,看看中国在下一阶段将为自己、也为世界其他地区做些什么。
二十大报告说,“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用习近平此前的话来说,“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认为,过去近500年间,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发展认知中,现代化几乎“约等于西方化”,隐藏着的是文明论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两大传统。
拉丁美洲的一位观察者撰文说,这是第一次,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依靠压迫、奴役、种族灭绝和掠夺。“我们指的是,这不同于英国超越西班牙和美国超越英国的那些黑暗时刻。”
二十大代表杨宇,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去年,她接待一批访客,包括40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讲解后,她收到了一片掌声。
她以为是自己的讲解得到了认可,后来跟这些大使进一步交流,才意识到,“展厅里的掌声是为我们中国共产党而响起的”。
今天,很多国家的纸币上,印着中国在当地参与建造的大桥、水电站、图书馆、体育场、卫星等设施。
二十大代表、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多年在海外推广他的菌草技术。他记得,为了记住来自中国的帮助,一位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叫“菌草”,特地登报公布。
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许多红五星,每一颗都代表他的菌草技术,推广到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新的数字,是106个。
对全世界来说,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前所未有。
10月17日,习近平在广西代表团说:“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这几年,他多次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
开火车的王振强,对现代化的想象首先是“智能化”,但现在,他要确保自己的绿皮火车安全平稳——作为“毛泽东号”的司机,他清楚沿线的159个弯道、桥梁、隧道,减少颠簸,让乘客感觉安稳,安稳是他眼中“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从最初到党的二十大之前,“毛泽东号”延续到现在的安全行驶记录是1197万公里,他们小心翼翼地延长着这个数字。
国家的发展也在追求“稳中求进”。在二十大报告里,习近平重申要“统筹发展和安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最新的人类发展报告称,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下降,已倒退至2016年的水平。超过90%的国家出现了下降,中国是罕见的逆势增长。不过,仍只排在第79位——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变。
这份报告的主题是“不确定的时代,不稳定的生活”。
30年前,美国《福布斯》杂志预言:“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意外都可能发生,而像中国总有一天会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这样确定的事情已经很少了。”
那一年的党代会,是中国现代化路上的关键节点之一——结束了“姓社姓资”争论,转向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竖起一块标牌,上书邓小平的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发出新的号召之际,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的结尾再次提到了这个标语——这也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里。
他说:“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本报北京10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国 刘世昕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