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马坎的红色往事和绿色产业-凯时尊龙官网
位于西南茫茫大山深处的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有两种“颜色”。
一种是红色。矗立在隘口镇倒马坎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倒马坎战斗纪念碑,记录了88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激烈而又提振信心的战斗。这段战事让倒马坎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另一种是绿色。这不仅仅因为隘口镇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更因为当地正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的绿色经济。这个革命老区如今正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倒马坎位于秀山县城西28公里处,是秀山通往贵州甘龙口的咽喉要道。这里地势险要,有道路的部分路段是在悬崖峭壁开凿而成的。传说古时曾有人骑马从这里路过坠落悬崖,人死马亡,“倒马坎”因此得名。
1934年8月,红三军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决定向秀山南部进军。秀山的国民党军队调集兵力在倒马坎设防,试图借助险要地势阻止红军部队通过。红三军对倒马坎展开钳形攻势,一举将其攻克,为红三军进军秀山、开拓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扫除了障碍。
1985年,秀山县人民政府在倒马坎建纪念碑。2009年,此处被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的倒马坎,不仅有红色的往事,更有绿色的产业。
提起倒马坎所在的坝芒村,当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银花。从上世纪80年代起,坝芒村就开始了山银花的种植,今天的坝芒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种植山银花。
2010年以前,坝芒村种植山银花的面积较小,当地政府注意到,山银花不仅可以入药,而且市场需求大、收益高,便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
坝芒村刚要大张旗鼓发展山银花产业,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南北银花名分之争。据记载,银花分为山银花和金银花,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地区种植的银花叫作山银花,长江以北则叫金银花。
“那时,有人质疑山银花不能入药,导致其销量大减。”坝芒村党支部书记文朝举说,当时山银花的价格非常低,只有2.5-3元,老百姓赚不到钱,就不愿意继续种了。
最低谷的时候,坝芒村山银花种植面积只有500亩,全村一年的收益只有5万-10万元。刚起步的山银花产业,走势急转直下,发展山银花产业的想法被搁置。
2015年,当地迎来了转机,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式将山银花收载,这意味着山银花和金银花一样,是可以入药的。
有了药典的肯定,2015年下半年开始,坝芒村又开始大量推广山银花的种植。在2020年和2021年,山银花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600亩左右,全村年收入上千万元,平均每户增加年收入约1.5万-1.6万元。
文朝举表示,为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坝芒村正在推广一种新的种植技术,就是在山银花土地里套种黄精。
文朝举说,黄精产业的前景非常好,但从种植到收获需要四五年时间,所以全村山银花套种黄精的规模只有600多亩,还在试种阶段。
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和村庄一同成长。在坝芒村土生土长的何江华坦言,小时候看着贫穷的村子,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如今,已是山水隘口电商公司创始人的他,正把隘口的农产品销往全国。
2018年,何江华得知镇政府有一个免费的电商培训班便立刻报名,由此走上了创业道路。创业初期,何江华走了不少弯路。但通过和伙伴不断摸索,默契配合,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何江华的收入从最开始几千元一个月提升至两三万元一个月,这也坚定了何江华在电商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隘口电商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隘口镇紧紧围绕“电商 扶贫”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壮大电商产业链上下功夫,推动全镇电商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现在,山水隘口已成为隘口镇最大的电商平台,培训电商创业青年269人,实现常态化开展青年人才培训,大力扶持农村青年通过电商创业。
基于电商产业的发展,秀山县从“一脚踏三省”的边城,成为如今的武陵山区商贸物流中心,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农村电商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产业要发展,红色资源不能丢。倒马坎是秀山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朝举表示,将以此为依托,发挥“红色文化 绿色产业”相结合的优势,让坝芒村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全面振兴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