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拾遗

北京中轴线,一张三千年前的图纸仍在施工-凯时尊龙官网

作者:吕舟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07日
北京钟鼓楼。 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按

    一条7.8公里长的“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以宫城为基点,居北面南,以整体空间格局,展现中国从古至今城市规划建设对于礼仪与秩序的尊崇。“择中而居”,以“中”对称的布局与设计方法,融合了帝王“不重不威”的政治主张、儒家“居中不偏”的伦理思想、“中正和合”的文化传统……甚至还象征着掌控整个中国山水格局的宏观轴线,成为国家礼仪秩序的物质缩影。

    如果说中轴线的“设计”诞生于3000年前的《周礼》,那么近800年前的元代,将这张“图纸”营建成为大都。而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仍在生长,大兴国际机场、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场馆,都在这条线的南北延长线上。

    最近,“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邀请大众参与,为中轴线上的先农坛进行文物活化利用。北京中轴线开启申遗时间表,最新消息,申遗文本已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通过格式审查。

——————————

    吕舟(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其发展演变与北京老城同步,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现代,历经75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认为是中国都城中轴线规划发展成熟的典范之作。

    忽必烈建了一座两千年前设计好的城

    回顾中国城市的发展史,从大约3000年前开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开始分封功臣王族。他们在封地建立自己的城邑,城邑的建设要根据分封的爵位高低,有组织有纪律,所以中国的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随便进行的。

    这一点与欧洲不同。欧洲的很多城市是从一个定居点发展成为商业集散地,慢慢生长,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的城市,如果把西周初年作为第一个城市建设高潮时期,从一开始就有秩序。这在《周礼·考工记·匠人》中总结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方九里,就是九里见方,这是国都的规模;旁三门,四面城墙每一面开三个门;九经九纬,道路横九条竖九条;左祖右社,王宫的左面设祖庙,右面设社稷;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后面是市……这种城市营建的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传统礼仪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定。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孔子在鲁国当官时,有一次对鲁定公说,鲁国有三个贵族营建的城不合规制,应该拆了。孔子想方设法去拆违制城市的城墙(最后也没全拆成),说明城市的等级秩序从一开始就融入儒家思想。

    然而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留下来的古城很多,国务院目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38座,其中不少是古代都城,但真正严格按照理想制度来建的城市,很少。偏偏元代忽必烈在营建大都的时候,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对于城市形制的规矩。

    站在忽必烈的时代回溯,他营建了一个两千多年前定下来的城市。又过了800年,如今北京的胡同之间的距离,在元大都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东四、东单这些地块的格局,还是元朝的,在西四路口下发现过元朝的下水道,中轴线北面的万宁桥、西四路口的万松老人塔、西城的白塔寺,都是元代的遗物。

2021年11月8日,北京,永定门城楼、天坛、先农坛、正阳门遥相呼应。 视觉中国供图

    “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北京中轴线之于北京城有着什么意义,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中有着精彩的描述:“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跟随梁思成的“导览”,由南向北,从外城最南的正门——永定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面向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

    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再往北,又“奇峰突起”地立着景山做了宫城背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

    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梁思成感叹。梁先生说的是一条线,但又不是一条线,是这条线上的建筑群、街道、城市空间,是所有的这7.8公里。

2021年8月29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大学生们开始北京中轴线古建的实地测绘工程。 视觉中国供图

    “遗产”仍在生长

    北京中轴线由一系列历史建筑群、历史地标和历史道路(含道桥遗址)共同构成。其中,历史建筑群包括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现中山公园)、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及相关历史建筑群(含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及箭楼、天坛、先农坛。

    可能熟悉世界遗产的朋友会问,北京中轴线包含故宫、天坛,万宁桥所在区域是大运河的一部分,中轴线已经有三处世界遗产,为什么还可以申遗?

    申报世界遗产,是一个不断经营积累的过程,一处世界遗产中包含两处甚至三处遗产,或者把几处又重新组合成一处,都是可以的。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今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欧洲7个国家联合申报的“欧洲温泉疗养胜地”,就包含了多处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最终也申报成功。北京中轴线的价值,和以往故宫的价值、天坛的价值,都不一样,完全可以申遗。

    从城市形态来说,中轴线反映了中国人理想中的城市,在我们想象中,城市就应该是这样。直到今天,人民大会堂,是政治活动空间,天安门广场,是国家礼仪活动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历史文化教育场所,中轴线与我们的现实依然息息相关。面对今日世界,要有定力,心中的秩序很清晰,就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持续的发展。

    从建筑美学上,中轴线形成了一个秩序恢弘的景观系统,沿着中轴线去拍摄,可以拍到无数好照片,这是一座城市近800年的积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从元代到今天,多民族、多时空交融,体现在这条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而不断完善、演变的。天安门广场作为当代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成就,其规划设计、重要纪念物位置的选择,依旧严格依据中轴线对称,真实地反映出中轴线对于北京当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们现在把7.8公里叫做传统中轴,此外还有南中轴、南中轴延长线,一直延伸到奥运场馆的北中轴,以及北中轴延长线,整个北京的发展都在其中。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个文明的传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根据吕舟“北京中轴线——遗产价值与讲好中国故事”讲座整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蒋肖斌,王国强】

全景式展现援非抗埃事迹,《埃博拉前线》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2-08 23:46:07

张大千佳作、《石渠宝笈》著录之作,将现华艺秋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2-08 23:51:21

北京中轴线,一张三千年前的图纸仍在施工

中国青年报2021-12-07 06:29:18

2021综艺大爆发:综艺节目更懂年轻人了?

中国青年报2021-12-07 06:29:00

“贴地飞行”讲好上海故事 《两个人的世界》收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2-07 19:07:35

破防了、爷青回、真实…… 年度弹幕如何复盘这一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2-06 19:56:33

给你的收藏夹“吹吹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2-06 19:56:31

一家书店 难说再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2-05 22:00:0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