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是创作的唯一主题,在国博走近画家刘文西-凯时尊龙官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在国家博物馆颇具黄土高原风格的展厅里,目光坚定的毛主席形象、善良朴实的陕北老人、美丽大方的西北姑娘、纯真聪慧的陕北娃娃……顺着展线次第展开,草稿、创作感悟和画作集群展示,向观众构建起画家刘文西从学成毕业开始,一辈子扎根黄土地,60年不断深入人民、为人民创作的精神世界。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以来,许多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里留言:“这才是人民的艺术家,用此生精力全心投入,不矫情不做作,直到生命的终点。”“不忘初心,不忘人民。这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创作的高度。”“刘文西老师不仅仅画人物,更画出了时代特征,画出了人物的灵魂!”……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200余件刘文西美术作品及手稿、文献、照片,作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刘文西艺术展览,有序呈现刘文西作为“人民画家”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
“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刘文西艺术生涯的根本主题。他曾在手稿中这样写道: “我第一次学习‘讲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召着我。我决心一辈子沿着讲话的精神去贯彻、去实践、去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
走进展厅,展览的第一幅展品《毛主席和牧羊人》映入眼帘,这是刘文西大学的毕业创作。1957年,刘文西怀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到延安采风进行毕业创作,由此开启了他与黄土地的深厚情结。此后的60多年,他走遍了陕北的沟沟峁峁,与当地数百位农民交朋友,了解陕北人民的生活变迁。
观众在欣赏刘文西作品《毛主席和牧羊人》
刘文西创作过大量表现人民领袖的艺术作品,展厅中很多作品是表现领袖和人民在一起的场景。《毛主席和牧羊人》中毛主席与牧羊人亲切交谈,呈现的是领袖与人民的鱼水情深;新年画《在毛主席身边》表现毛泽东在延安时与解放区群众的亲密关系。
《在毛主席身边》这幅作品中有一位小姑娘,在一群小孩背影中扭头向外看,她是刘文西在延安二十里铺采风时遇到的陆明,那时她刚刚5岁。此后,陆明从幼年、青年到中年,曾多次“走进”刘文西的画作之中。
观众在欣赏刘文西作品《在毛主席身边》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说,刘文西笔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黄土高原符号,代表了一种西北地区比较雄浑、淳朴与笃实的精神象征。这种象征是把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刘文西是为人民画像,为领袖画像,更多的是为时代立传。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从1957年开始,刘文西深入陕北100多次,走过26个县,在陕北度过30多年春节,与当地农民交朋友,了解陕北人民的生活,心中有许多人物、许多生活以及生活的变化,许多人和事感动着他,看不够,画不完。
1980年秋,刘文西到延安冯庄写生,此时太阳快要下山,几位老汉迎面走来,背上压着小山一样的谷垛,古铜色的脸上淌着一道道和着泥土的汗水。作品《沟里人》正是描绘了这样三位朴实、平凡的陕北农民,真实地刻画出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勤劳,反映一代代黄土人在这片黄土地上坚强而积极地生活。
刘文西《沟里人》,1982年
刘文西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取材于陕北的普通百姓,记录着普通陕北人的成长与生活。在他的众多作品中,《祖孙四代》是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通过表现一家祖孙四代在田间地头休息的瞬间,浓缩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历史时代,既是普通农村家庭的具像画,也是时代群体的缩影。
展厅中视频介绍刘文西作品《祖孙四代》
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作为当代艺术家,刘文西艺术创作最重要的特点是有强烈的现代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鲜明的个性,他深入社会生活,深入陕北农村体验农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用画笔加以表现,平凡真实、感人至深。在表现陕北农村生活,塑造劳动人民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当代艺术一绝。”
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展出刘文西不同时期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照片中刘文西几乎都戴着一顶灰蓝色的帽子。他对艺术的执着也如同这一生活习惯,用一生来画人民、为人民创作。
刘文西生前穿过的衣物
刘文西在《坚持创作 坚持探索》一文中提到两个“坚持长期”,一是坚持长期深入生活,二是坚持长期创作实践。
刘文西(右)和任立宏的合影
延安二十里铺有位叫任立宏的青年农民,为人忠厚朴实,形象也很有陕北农民特征。刘文西从1958年认识他时就画过多幅速写,1965年再次为他写生,作品《知心话》以他为原型,创作与毛主席拉话的农民形象。任立宏当过队长、书记、社长,在刘文西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从内心到形象的逐年变化。
《黄土地的主人》系列长卷由13幅作品组成,观众在欣赏长卷中创作年代最早的《高原秋收》
展览展出刘文西倾尽30年心血完成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全景式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陕北人民阔步奔向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卷。刘文西曾在百米长卷首展时发自肺腑地说:“我爱画劳动人民,尤其是陕北的劳动人民,他们正直、淳朴、厚道、善良,他们不仅是我们永远牵挂的人,更是我们永远崇拜的人。他们值得我们画家永远画下去。”(国家博物馆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