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青春!让科学家精神永远闪耀-凯时尊龙官网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年08月25日
5月30日晚7时,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千灯湖上演灯光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敬!广东佛山南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

    近日,一份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名单,令人眼前一亮,虽然他们的名字并不为人熟知,但追寻他们的足迹,却足以堪称星光闪耀。

    他们燃烧青春,有的十年磨一剑,有的逐梦九天18年。他们攻坚克难,奋战在信息、交通、能源、航天、船舶、医学等各高精尖领域,锻造出一项项问鼎世界的科研成果;他们从老一辈科学家那里擎过“接力棒”,用科学家精神点燃闪亮的青春。他们以科技报国为初心,以创新强国为使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强国青年科学家。

    “就因为这里是祖国”

    2013年8月,在美国求学、工作9年后,柴人杰博士选择回国,来到东南大学任教;

    2014年10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工作9年后,沈渊博士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任教;

    2019年6月,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古迪纳夫教授的85后博士尤雅,来到武汉理工大学任教……

    为什么回国?这是他们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2010年,博士在读的沈渊获马可尼协会青年学者奖,在电子信息领域颇有造诣。参加颁奖典礼时,有人问他,“毕业后准备去哪里发展?”“我想回国内高校任教。”在他看来,选择回国“可能就是自己的潜意识或直觉”。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沈渊忘不了导师对他说的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那一代人的使命是尽可能缩小与西方先进国家的科技水平差距,而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使命是立志从科技创新的追随者变为领跑者”。

    他很坚定自己的选择,“电子信息最尖端的技术大多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我能回到祖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为国家所用,会非常有成就感”。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家在,国在。在有着10余年党龄的柴人杰看来,选择回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他先是在贝勒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又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了近4年的博士后。当时,有世界顶尖医学院为柴人杰开出了丰厚条件,声称资助他的科学研究,但条件之一是必须加入美国国籍或者申请“绿卡”。

    柴人杰的选择是“回国”,并投身到与耳聋病魔的较量中。我国耳聋人数达3780万,居全国各类残疾之首。经过不断研究和尝试,他解决了这一领域的一项“卡脖子”难题,建立了完整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带领团队制备并优化了新型石墨烯人工耳蜗电极,降低了手术难度,有利于造福更多患者。

    何为科学家精神?柴人杰把爱国作为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这是一个大方向”。

    多年前,“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倒需要理由。”

    如今,学成归国的尤雅回答得一脉相承:回国不需要理由,“就因为这里是祖国”。

    “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是沈渊的科研标尺,“做科研就要瞄准国家、社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问题真正解决”。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凯时尊龙官网的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总书记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在强国使命召唤下,青年科学家坚持“四个面向”,创新、求实、奉献、协同,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

    80后陈贤帅在生物医疗器械精密制造领域深耕10余年,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通用型牙科种植体。一颗牙齿筑匠心,让百姓用上自主品牌的种植牙不再遥远。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许敏鹏,瞄准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硬啃脑-机接口专用芯片,以期改变我国脑-机接口核心元器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巍,立足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核心骨干承担研建了3套世界领先的高速铁路和高速磁浮试验系统,研发了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地震灾变防控成套技术,来保障地震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副院长李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推动航空、船舶等动力国产化,支撑登月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江南机电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万佳庆,成功解决推力可调侧向力发动机的关键问题,并填补了国内推力连续可调固体姿控发动机领域的空白;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旭,组建纳米油气工作室团队并搭建储层综合分析平台,并围绕提高采油效率关键材料需求,开发出多种特殊浸润性材料和调控方法。

    我国锂资源储量有限,约80%依赖进口。回国后,被称为做学术也可以很“优雅”的尤雅,带领团队致力于攻关宽温域、高安全的钠离子电池,希望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尽一分力,让技术真正造福于民。

    十年磨一剑,在尤雅看来,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尽管科研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有时也需要加班加点,但她很享受这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她曾说,“科研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锁定了方向,就要持之以恒。”

    沈渊比喻说,科研有时就像置身于迷宫,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在山穷水尽时也要保持战斗力,或许就会柳暗花明,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让科学家精神弦歌不辍

    这10名强国青年科学家中,不少人还有另一个身份——教师。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正是科学家精神的内核。

    让科学事业后继有人,让科学家精神弦歌不辍,在李磊看来,突出理想信念引领很重要,“要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服务国家的政治觉悟,续写国防领域人才培养的‘西工大现象’”。

    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研实践育人,在课题组支持下成立助研团队,组织教师、学生到中国航发商发现场工作,直接参与型号研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李磊欣慰的是,截至2022年,他指导的研究生中从事国防科技研究的占比高达86.7%。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蒙涛是该校微小卫星领域青年学术带头人,曾担任多项国家级重要卫星项目副总设计师和姿轨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在育人方面,她的心得是以学生为本,用心用情助力学生成长,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激励学生追求卓越、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她所培养的学生有的获国家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有的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

    尤雅在教学中尽力营造开放的交流氛围,每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科研心得,对学生的实验进展了然于心。她时常鼓励学生要有大胆质疑的精神,要做有原创性的工作,勇于挑战新领域。

    科研的魅力在于探索未知,沈渊更愿意鼓励学生去做科研领域的冒险家、“无人区”的开拓者,不要永远做一个模仿者、追随者。

    而今,沈渊接过前辈传来的“接力棒”,深入理论研究,同时推动产研融合,围绕复杂场景下精准定位和智能协同的基础理论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他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薪火相传,继承、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

    科学家精神如同燃烧的火炬,永不熄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崔丽】

央视少儿频道量身打造暑期“功能性”片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20:21:33

中青报发布mv《生命的光亮》 医师节致敬白衣天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9 15:48:26

《冰雨火》导演傅东育:每个演员都是一块拼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15:11:35

画变乐 千里江山就是我的祖国

中国青年报2022-08-18 07:34:56

吕嘉率艺术家打造社区音乐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8 09:35:28

以食会友!中韩厨师美味对对碰

中国青年报2022-08-17 06:38:58

00后大学生:爱上跑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11:12:34

呈现“夹缝中”的25岁 ,《二十不惑2》8月17日开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16:15:08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8-17 21:49:0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