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你知道吗?我国的液晶显示的产业规模已经全球第一。中国的液晶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变革?oled 屏幕会不会替代液晶?在中国青年报联合好看视频共同出品的《院士科普》栏目第五期节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阳钟灿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液晶课”。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来达到调光的目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在笔电的应用,第二个是电视也变成平板了,然后再下来就变成手机,都能放在口袋里,这是液晶显示能取得历史和替代crt的一个原因。”
据欧阳钟灿讲述,1990年时中国还没有掌握液晶技术。但在九十年代,国家就开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使中国液晶得以从0到1、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现在,我国的液晶显示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原来刚开始我们的屏要进口,那时液晶电视一台都是上万块。现在一个液晶电视两三千块就能买了,比手机还便宜,这就是大量生产的好处。”欧阳钟灿说,“三星、lg到明年全部停掉液晶显示了,因为他的技术没有咱们好。”
欧阳钟灿认为,液晶显示市场的未来靠车载。以前后面有接近的车,要靠雷达听声音,现在车上装一个后视电视就能看得非常清楚。“全世界有400亿台车,每台车只要加上一两千块钱的显示,那显示厂的前途多大。”
oled屏幕会不会取代液晶,这是近些年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节目中,谈及该问题时,欧阳钟灿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解释称,液晶显示是靠分子转动,使晶体的光线方向不变,且不怕水和氧气。而oled叫做有机发光材料,是量子性质的,容易衰减,所以寿命不长。另外,蓝光更容易衰减变红,且oled屏幕本身的材料非常怕水。因此,虽然有机发光材料还能生产,但成本很高。
节目最后,欧阳钟灿呼吁社会对青年科研工作者要多一些宽容。“搞基础研究的失败是99%,能够成功的是百分之零点几,对吧?而且这个东西很偶然的,你去看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偶然发现的,所以对科研的成功不成功,一定要理解。”
《院士科普》栏目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好看视频联合出品,以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当代“科技明星”,激发观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为目的。节目中,欧阳自远、谭天伟、张福锁等5位两院院士就节目组征集到的问题进行回答、与科普作者互动,就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和时下相关热点话题进行科普,带领大家走进科学和科学家们的世界。